深秋的银杏叶铺满街道,吕文扬和元诚路过一栋爬满爬山虎的老房子时,听见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二楼飘来。那声音像被揉皱的纸,时而卡住,时而颤抖。
“这弹的是《致爱丽丝》吧?”元诚停下脚步,篮球在手里一下又一下地拍着。
“走,去看看!”吕文扬拽着他往楼道里钻。推开虚掩的铁门,满室尘埃在光束里起舞。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正坐在破旧的钢琴前,枯瘦的手指在琴键上摸索。
“你们是谁?”老奶奶回过头,浑浊的眼睛里透着警惕。
“奶奶,我们是来帮您调钢琴的!”元诚咧嘴笑道,露出两颗虎牙。其实他根本不懂调音,但看着老人孤单的模样,话就这么脱口而出了。
原来老奶奶姓陈,曾是音乐学院的钢琴老师。老伴和独子都已离世,这架老钢琴成了她唯一的陪伴。可钢琴年久失修,许多琴键都按不下去了。
展开剩余59%第二天,两人带着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工具,开始了“大工程”。元诚负责拆卸生锈的零件,吕文扬则在网上疯狂搜索调音教程。他们发现,陈奶奶总对着琴凳上的相框发呆——照片里,年轻的陈奶奶穿着白裙,身旁站着抱着乐谱的男孩。
“这是我儿子,”陈奶奶摩挲着相框,“他小时候总说,要在我的音乐会上弹钢琴......”她的声音渐渐哽咽,“可他走得太早了......”
为了让陈奶奶重新振作,元诚提议举办一场“社区音乐会”。他们挨家挨户地发传单,动员邻居们报名节目。吕文扬还联系了学校的音乐社团,邀请同学们来表演。
音乐会当天,老房子的院子里坐满了人。陈奶奶换上压箱底的旗袍,戴着珍珠发卡,端坐在钢琴前。当第一个音符流淌而出,全场都安静了。那架修复好的钢琴,终于发出了清亮的声音。
演出结束后,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响起:“奶奶,我能学钢琴吗?”是隔壁家的小女孩。接着,又有几个孩子围了上来。陈奶奶的眼眶湿润了,她点点头:“当然可以,只要你们愿意学。”
从那以后,老房子里每天都传出欢快的琴声。吕文扬和元诚也常来帮忙,有时教孩子们识谱,有时陪陈奶奶聊天。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,陈奶奶把他们叫到跟前,从衣柜深处拿出一本泛黄的琴谱:“这是我儿子的,现在,该传给喜欢音乐的孩子们了。”
夕阳透过窗户,洒在琴键上,也洒在三个相视而笑的人身上。那架曾被遗忘的钢琴,重新奏响了生活的乐章,而爱与温暖,正在这里悄然传递。...
发布于:天津市联丰优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